得知只剩下宋稚绾一个孤女。
公孙老太夫人心疼得一夜全白了头,想着拼了老命,也不能将外孙女留下的唯一一个孩子丢给盛家。
好在太子得怜悯,养在了东宫里。
但这些年公孙府也没想着借着这一层亲情去沾光。
直到公孙向珩中了探花,得了圣意。这才敢提出,想探望一眼。
公孙向珩被请入了座,王忠奉上一盏茶,恭敬笑道:“烦请公孙大人稍等片刻,小主子今日晨起晚了些,现下正在赶过来。大人先坐下喝口茶。”
公孙向珩对京城之事了解甚少,但看王忠似乎年纪稍年长,想来应该是太子身边的老人了。
于是奉茶时他也站起身,恭恭敬敬地回了个礼。
“多谢公公。是我心急来得早了些,叫县主不必着急,在下愿等无妨。”
他规矩的举止语挑不出半分错来,王忠看在眼里。心想这跟盛家趋炎附势的那几位可真是天差地别。
公孙向珩抿了口茶,口中茶香四溢,使他不由得暗暗多打量了几眼。
这茶一喝便知名贵无比,抬眼再看这太子宫里的每一处,不说极尽奢华,但跟公孙府比起来,的确是太子府更好。
再加上方才王忠口中对宋稚绾的维护之意。
想来,他这县主表妹在这里过得应当不错。比接回公孙府要好得多。
习武之人的耳力比寻常人好,公孙向珩正想着,突然听到了一阵匆匆的脚步声。
他连忙起身站定,直直望向殿门。
宋稚绾今日特地打扮了一番,身穿一袭碧色织锦流云裙,她步子迈得有些急,提起的裙摆如轻雾摇曳,碧色和春日的阳光相得益彰,衬得她整个人格外地鲜活灵俏。
那一头青丝被挽成发髻,发间缀着的步摇簪子,无一不是金器所制。
她的确好看,但公孙向珩不敢多看。
县主表妹的身后,还跟着个亦步亦趋的太子殿下。
a